李氏夫婦與李宇軒

原來友記的手推車


手推車的解示圖


木枱的一些設計草圖


由手推車所轉變過來的木枱

 


第一天:設計的另類模式

李宇軒 Lee Yu Hin, Brian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School of Design,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匯報內容

當晚李宇軒集中分享了他與本地工匠合作的一次經驗。他嘗試將因為競爭而面臨淘汰的傳統工藝,運用到新的設計中。是次計劃之所以可以進行,乃是基於本地社區組織的人脈網絡及資源的幫助。這次合作期望可以實驗出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希望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在這個模式內分享權利及營利。

參與這次合作的工匠是《友記車仔》的李氏夫婦,他們以在深水涉收集的舊床板及車軚作為原料製作手推車。夫婦二人這樣持之以恆已經超過五十年,但現在正面臨被淘汰。但事實上,他們以回收物料製作的手推車既耐用又環保;更促成了並不顯眼,而且自發衍生的社區經濟網─一個同時包括了循環再用棄置物料及傳統工藝的運作,並同時是居住在舊區中的低收入人士之間互惠的效果。

有見及此,如何在引入新設計之餘,同時可以保留社區間的物料回收網絡,便成了首要的目標。最後他們共同發展的新製品便是一張木枱。但其實這個新製品也不全然是新的,它其實是手推車的一個變奏。所有工序和技術跟製作木頭車沒有兩樣。此外,所有使用的物料及配件也都是一樣的。所以在無需附加的營銷配套之下,便可以同時保留社區物料回收的網絡,以及增添產品的種類。

李宇軒同時也強調這種做法對於合作能否成功是十分重要的。所有「新」設計都要體察和尊重師傅們的技術限制和既有製作習慣。就以這次經驗為例,最初李氏夫婦對於新事物有些抗拒。當了解到這設計與他們現存做法接近,則鼓勵了他們去開始加入自己的想法。事實上李太在設計過程中有十分多的貢獻。

李宇軒的例子顯示了在未來設計師與本地工匠合作的可能性。可以想像,這些設計都是不可能大量由機械生產的。但是這種限制正正同時是發展社區為本及小批量訂造經營方法之理想模式。李宇軒希望這次經驗可以為工匠、設計師及社區之間的協力鋪路。


講者簡介

於2007年4月至6月期間,一群香港設計師與本地的手工業師傅合作,當中包括白鐵、籐具傢俬、裁縫等。由於近年眾多舊區重建發展,加速了一些傳統民間手藝的息微,因此計劃希望展現傳統民間技術的同時,亦加入富現代感的創意和設計元素,配合社區團體的人脈網絡及資源,來一次跨界別的合作。希望實驗出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讓傳統民間手藝可以配合時代,持續發展,一起分享新生產模式帶來的商機及名聲。此計劃是延續2007年初的《小作業大智慧 – 深水埗手工業者展覽》而發展出來的實驗計劃。

參與設計師包括:張力、莊慧蓉、朱耀煒、劉紹增、李宇軒、林志堅、吳志釗、王振煥及曾兆賢。

參與商號包括:友記、何忠記白鐵工程、達成籐器傢俬裝飾,及勝利號。

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學位及碩士課程,2006年任全職講師,主要從事產品設計教育及學術研究工作,亦是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成員。李氏對研究傳統中國文化及美學如何融入現代生活的可持續發展路向深感興趣,並嘗試為當代生活及傳统文化價值建立發展路向。

X 關閉